澳门威斯尼斯人棋牌

澳门威斯尼斯人棋牌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16 阅读次数:
     随着就业压力增大, 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 就业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了解就业思想, 把握就业方向, 掌握就业动态, 改善就业条件, 缓解就业压力, 解决就业难题, 分析就业困难的原因, 查找就业矛盾的重心, 提高就业质量, 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也是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高校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 比较复杂, 涉及层面较广, 可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主要因素。外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结构不够均衡、教学改革实效不佳等。内因包括当代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偏差、个人综合素养低于实际岗位需求等等。高等教育阶段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思想困惑, 这其中则又包含了过于功利的职业价值认知和择业就业观念、过于盲目的职业目标设置和职业理想规划、过于脆弱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过于单薄的法律保护意识和就业诚信观念等等。
     一、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体因素
      (一) 就业定位不准
         现如今, 各高等院校扩大招生规模,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由当年创办之初的精英化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教育, 故而每年都会出现众多的求职毕业生与相对较少的就业岗位之间的比例失衡, 这种供需矛盾日益扩大, 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1].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们在步入求职环节之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 以前精英时代, 大学生都是天之骄子, 现如今大众化教育时代, 大学生不过是众多求职者中的普通一员, 已经不再是社会的“宠儿”, 不再是精英的代名词。
      部分本科学生在进行自我定位的时候死守“本科”地位, 给自己的整体定位普遍较高。本科毕业生等同于社会精英人才的观念在这些本科的毕业生脑海中牢牢占据着自我认知主体地位。有些本科的毕业生宁可在家待业也不愿去所谓的“不好”的单位或企业感受社会工作的实际环境。这种错误的自我定位和就业择业观念导致了大学生就业产生困难, 必须及时改正。有限的社会岗位面向社会各界人才进行招聘, 本科生不一定具备绝对优势, 甚至就专业技能而言反而处于弱势地位。时至今日, 高校毕业生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就业定位错误, 改变就业观念, 调整就业定位。
      (二) 就业准备不足
      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一结束, 就要步入社会, 开始找工作。这个阶段是大学生由学生转变为社会人的过度时期, 也是人生中一个转折时期。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学生生活后, 很多学生对社会环境其实并不了解, 更别说对社会发展动态有所把握了。在我们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 我们发现许多大学生临近毕业需要找工作了, 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由此可见, 绝大多数学生在校期间前三年基本都是被动的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 很少会有接触社会的时间或想法。即使大学毕业后可以继续读书深造, 也要多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因为学生是早晚要变为社会人的, 即使制定个人的职业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需要每位在校生时刻做好就业准备。不少学生在经过十几年的苦学之后, 觉得大学时代就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这种心态在大学生期间较为常见, 这些学生已经丧失了竞争危机感, 对自己的各方面要求也慢慢变得松懈下来。
      
      我国的学生都曾经历过高考, 甚至有人称之为人生大考, 每个学生面对高考时都是全神贯注的。但是不少老师在勉励学生坚持的时候常常会说考上大学之后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并且将大学生活描绘的过于理想化和轻松化。大多数国人都将大学生视作天之骄子, “大学生”不仅是一种学历身份, 更是一种社会荣誉。诚然, 大学生活相对更轻松一些, 不少在校生也是这样对入学新生宣扬的。
      
      然而, 很多高校大学生都没有对此引起重视。这些学生认为自己作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精英人才, 毕业后是一定会找到工作的。家庭背景较好的一部分学生则直接认定家里人会帮自己解决就业问题, 根本不用着急。也有不少学生觉得大家都没有开始急着找工作, 太积极会不会显得很另类。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综合导致了在校生逐渐丧失危机感和主动性, 形成错误的就业观念。
      
      (三) 从众心理较强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 现如今很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 都是从小被全家宠爱着长大的, 想要什么家里都会尽力满足。故而很多独生子女都娇生惯养、自私自利, 唯我独尊。那些家境较好的学生因为家长对自己的培育期望较高, 也会在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将名利作为自己的的价值观念和追求目标。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往往会付出与获取的逻辑顺序关系颠倒过来, 习惯先索取而非先付出。但是社会岗位都是需要先付出时间精力才能逐渐得到回报的。自私自利的人在工作中是得不到成长和提升的。这些学生将择业的主要标准定义为自己在市场上能获得多少利益, 而非自己在这份工作中能学到多少。过分看重薪资待遇, 反而失去很多不错的就业机会。当下的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应届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工作经验, 如果再抱着挑剔工作、自视甚高的心态, 必然会更难找到工作。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客体因素
      (一) 就业指导课重视力度不够
      学校每年都开设有就业指导课, 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讲座, 组织丰富多样的就业设计大赛。虽然就业指导课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但是由于学校的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学资源有限等因素束缚了对学生本质需要的探究。只是针对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就业信息等浅显问题进行普及和教育, 学校工作重心是联系更多的就业岗位, 提高毕业生就业率, 把握好出口关, 而忽视了对毕业生就业难根本原因的探索。由于思想政治教育, 不是一蹴而就, 也不能立见成效。
       (二) 就业指导机构功能不够健全
      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 是通过搜集和发布有效的就业信息, 以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就业信息动态, 帮助学生解决就业疑问, 以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机构。就业指导机构在针对不同就业指导对象采取不同等级的就业指导制度。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 不遗余力为他们提供就业教育、就业岗位、就业帮扶、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和就业支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缺少这样的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机会。因为在学校看来, 低年级的学生离就业还比较遥远, 也不涉及到就业率, 故而不重视低年级学生。但是等到大四再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也比较晚了。学生错失掉接受社会实践的机会, 错过了锻炼自己, 便于自己以后走上就业岗位的良机, 比如兼职、大学生创业规划等。
      所以就业指导机构要面向全体在校学生, 一视同仁, 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 做好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在大学生刚入校就进行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 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了解就业压力、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 从而做好大学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 积累知识, 丰富阅历, 锻炼能力, 增强才干,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就业困难改进策略
      (一) 树立正确教育观念
      高校对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做的就是改变传统观念, 对于院校而言应当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来考虑, 一般高校认为只要学生毕业后给学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就可以。其实不然, 给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是否适合每个学生, 是否能让每个学生在所提供的岗位上有所学习、有所发展、有所突破, 这才是院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的终极目的。对于学校而言,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抗打压能力和一定的竞争意识, 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高校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顺应潮流给学生进行适当的教学与辅导, 在课程教学上也要更多的符合现今的发展需要, 符合科学发展理论。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学与管理时, 应当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进行提早打算, 在对学生的教学上有重点的进行, 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因素,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才能更加投入, 自然在就业问题上也就更加的有针对性。
      (二) 基层就业正确引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就业岗位也逐渐增多, 在各个领域都缺乏大量的人才, 包括农业发展、工业发展等多行业上都需要人才力量的支持。为了让社会更好的发展, 让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就需要高校给社会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我国目前在西部偏远地区存在着严重的人才缺失的状况, 所以高校应鼓励学生去西部、去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