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范围不断扩大, 高等学校招生数量也逐渐增加, 导致毕业大学生就业压力大, 就业困难。大学教育是以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为目的, 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当代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 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当代大学生未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念, 未正视就业问题, 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形成资源浪费, 造成就业问题严重。因此,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对促进就业问题提供一些解决策略。
2 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 每年毕业生有数百万, 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 就业人数逐年递增。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245万, 2016年增加到367万, 而2017年却增加为612万, 是2015年的2.4倍之多。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逐年骤增, 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 就业市场压力较重, 就业机制稳定性差, 就业矛盾突出, 就业竞争激烈。据统计, 201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60%, 其中本科的就业率大于70%, 专科的就业率为50%。2016年大学生毕业率为55%, 而2017年大学生毕业率为35%, 比2015年降低了20%, 就业率不断下降。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成本逐渐增多, 大多数大学生在大四阶段就进入找工作阶段, 在企业单位和人才市场之间频繁奔走, 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造成财力和物力的资源浪费[1]。中国大学生就业困难, 不仅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而且对我国教育发展创造机遇与挑战。
3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3.1 对自身就业能力期待过高
我国一直对大学教育比较重视, 在大学进行人才培养, 但由于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 大学开始面向大众广泛招生, 这使大学教育成为普通标准, 大学本科学历也逐步普及, 大学生数量骤增。因此, 当代大学生进行就业选择时, 无法摆脱大学光环, 忽视自身就业能力水平, 对就业期望过高, 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就业压力大[2]。当代大学生未做好面对社会的心理准备, 而学校和家长也未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教育, 导致大学生对工作要求过高, 脱离实际水平, 好高骛远, 难以找到与自身水平相符合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对一线城市充满向往, 又难以接受一线城市带来的压力, 导致心理矛盾产生, 造成就业机会浪费, 形成就业压力。
3.2 缺少就业规划目标
当代大学生在大学时未对将来的就业引起重视, 缺乏学习氛围, 学习懈怠, 未进行明确的职业就业规划, 导致大学时间的浪费, 毕业时感到就业压力倍增。当代大学生并未了解社会发展状况, 无法紧跟时代步伐, 缺乏对自身能力的正确判断, 对职业选择未进行明确规划, 失去就业方向。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心理, 仅将就业作为生存方式, 缺少职业目标规划, 也未对自身发展前景进行计划, 仅跟随众人进行职业选择, 缺乏自主意识, 导致自身能力淹没, 错失发展平台, 失去自身发展方向。
4 促进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策略
4.1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当代大学生受诸多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导致大学生思想观念差异较大, 在择业就业中将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因此, 应加强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加强社会文化指导, 根据职业规划, 制定发展方向。学校应正确引导学生就业观念, 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环节, 培养大学生树立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 了解时代发展。增强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具有正确面对社会的心理状态, 适应社会环境, 避免出现心理误差。学校应注重学生对职位预期心理的培养, 从基层做起, 脚踏实地进行工作, 避免学生好高骛远[3]。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时, 家庭教育氛围也尤为重要, 家长应进行正确引导, 转变家庭观念, 对学生进行心理支持, 关心学生, 培养学生完善理性思维, 进行职业规划, 树立就业目标, 避免学生形成攀比心理, 盲目就业。
4.2 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就业时, 应提高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 只有知己知彼, 才能百战不殆。学校在适应时代发展时, 依据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 进行专业设置, 培养专业性人才。学生学习本专业的同时, 更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特长能力培养, 有助于择业就业中明确方向[4]。当代大学生应积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培养自身的政治思想, 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具备较强的责任心, 提高外语水平, 锻炼读写技能, 具备独立操作计算机能力, 实际应用能力强, 创新思维活跃, 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事业精神, 拓展自身知识范围。例如, 在日常生活中, 进行外语听力训练, 听外语新闻, 阅读外语期刊, 观看外语电影, 在图书馆借阅大量文献和期刊, 了解不同专业知识, 关注新闻要事, 养成阅读习惯, 提高文学素养。
4.3 放宽就业政策并鼓励大学生创业
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时, 政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 应放宽就业政策, 完善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 针对应届毕业大学生实行特殊性政策, 扩大毕业生在地域上的择业就业选择自由度, 放宽应届毕业生的户籍管理制度, 保证应届毕业生的优先选择权。政府对进行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实行优惠政策, 加大对毕业生的资金投入, 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对非国企单位就业的学生也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劳动合同的签订, 保证大学生就业的合法权益, 支持学生进行西部支教, 鼓励学生进行西部开发, 对到偏远地区的学生给予政策支持和物质鼓励, 提高大学生参加的积极性。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时, 应保持就业渠道畅通, 提高就业率, 政府还应加大就业信息网的建设, 保证招聘单位和就业人员迅速匹配, 专设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网, 保证就业信息传递通畅, 避免毕业生错失就业机会。政府还应鼓励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资源, 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5]。例如, 学校通过就业指导部门, 实现校园招聘, 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员引进学校, 对校内学生进行人才招聘, 针对企业所需人员进行招聘, 增强招聘人员的针对性 避免学生进行盲目就业, 浪费就业源。
5 结论
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研究, 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大学生自身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宽就业政策并鼓励大学生创业的解决策略。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大学生就业仍存在对自身就业能力期待过高、缺少就业规划目标的问题。因此, 未来还应进一步加强对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 进而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望此次研究能被就业管理人员广泛关注, 为减缓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帮助。